黄杨木雕的历史与艺术
艺术特点
黄杨木雕是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杰出代表,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质地细腻、纹理密致的黄杨木为原料,作品多表现神话人物、历史故事和吉祥寓意题材。以刀工精细、线条流畅著称,人物神态生动,衣纹飘逸,被誉为“木中牙雕”。由于黄杨木生长缓慢,大料罕见,作品多为精巧小件,历经岁月会自然形成温润包浆,更显古朴典雅。
历史
乐清黄杨木雕起源于朱子常先生。朱子常早年在多位名艺人的指导下遍历各地,且天资聪颖,勤奋钻研,在二十多岁时便在泥塑和彩塑等技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后,他将泥塑佛像的技艺与古代绘画的线条艺术相结合,开创了具有文人意境的黄杨木雕风格。20世纪初,朱子常先生的作品便在南洋首届劝业会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奖项,使得黄杨木雕获得广泛认可。随后,王凤祚先生拜朱子常为师,将黄杨木雕技艺带入乐清,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传承与发扬,促使这一传统工艺在乐清生根发展。
乐清黄杨木雕“王家流派”代表性大师
王凤祚
王凤祚,浙江乐清人,是一位望重艺林、享有盛名的木雕艺术大师,不仅精通浮雕、圆雕、佛教造像、大漆脱胎、庙堂彩塑与龙灯制作创作等技艺,创作了数以千计的木雕作品,更是铸就了黄杨木雕高质量、高水准的品质之旨向。在他的带领与督学下,四子三女也各自在黄杨木雕领域有所成就,共同构建“王家木雕艺术流派”。
王笃纯
王笃纯,浙江乐清人,黄杨木雕“王家木雕”的第二代传承人,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自13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黄杨木雕与寺庙雕塑创作,1955年在乐清翁垟镇组织了黄杨木雕生产小组,一点一滴将乐清黄杨木雕小组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并长期担任乐清黄杨木雕厂厂长职务直至退休。从业70余年的雕刻生涯,以及作为木雕厂厂长的责任与使命担当,使王笃纯不仅磨练出了精湛的雕刻技艺,创作出了系列极具个人创造性风格的黄杨木雕艺术作品;更是在工作岗位上为人真诚直率,做事认真低调,胸襟坦荡无争,从不居功自傲。
王笃芳
王笃芳,浙江乐清人,王家黄杨木雕研究所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多年来在父亲与长兄两位黄杨木雕老师的指引下,凭借着自身对艺术与黄杨木雕创作的热爱,以及后天刻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钻研下,成就了自己的黄杨木雕之经典创作与艺术理论的思考建构,让传统的工艺美术制品进一步向审美性、精神性的艺术作品的方向提升,成就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国际性艺术之美的碰撞与超越。